安居古城南边五公里就是关家沟,沟里有不少人过着半农半艺的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缺少劳力后,多半从事自己的手艺营生。除了做石木泥瓦工外,还有几个闻名安居的手艺人......。唐剃头本名唐正廷,1949年底已是60多岁的人了。儿子孙子都在乡下务农,都不愿学他的剃头手艺,说是“下九流”,挣钱不多,又累人。儿子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孙子读书,今后才有出息。”老唐师傅只得叹气一口,无话可说。从此唐剃头
查看详情“但愿人长久,但愿花长秀,琵琶声声诉衷肠,泪湿罗裳透……”这是戏剧《碧玉簪》里最动情的一个唱段。你可知道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起源在哪里吗?传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铜梁安居。来到安居,当地人通常会把你带到石板街深处的一座破旧老宅。这里,就是清乾隆年间的翰林王玉林的故居。当地人会告诉你,《碧玉簪》里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王玉林和其妻子李月英的身上。一些老人,甚至还会给你哼两句《碧玉簪》里的经典唱腔。究竟发生了
查看详情古城故事旧时,全国只要是驻县级以上官府的城镇都修有城隍庙,塑有城隍神像。安居古县城的城隍庙本来应该和阳世地方官是一样的级别,可是这里城隍神的级别却是一品。安居县城隍庙为何比其他县城隍品级高,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安居城隍庙故事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时说起。“当时,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便在去世前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立建文帝。”邹贤璧介绍,朱允炆登基后,其叔燕王朱棣政变,史称“靖难之役”。
查看详情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fú),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相传米芾厌恶官场,志在山水,遂辞官游历秀美山川,名胜古迹。于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重庆今七星岗拜谒了巴君冢(巴将军墓)。次日乘船逆嘉陵江前往合川,过秀美的嘉陵
查看详情在清代,安居古城出了四个翰林。“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说的就是父亲王恕和儿子王汝嘉、王汝璧的故事。传说在康熙年间时,王恕要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当时王家不算大户人家,要解决路途上吃的问题也绝非易事。出行前一天,王恕吃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接连几日就连母亲也不见了踪影,王恕很是懊恼,正欲出门,王妈妈便从厨房里出来了。只见她手里端着一个筲箕,里面装满了黄灿灿、白亮亮的东西,发出阵阵诱人香气。
查看详情飞凤毓灵九苞飞舞逼松关,宇宙灵奇韵此间。阿阁最宜栽碧树,嘉名直欲肇丹山。秦台箫管成双绝,缑岭笙歌见一斑。凤德未衰吾渐老,烟莺日日往追攀。所指为飞凤山,《光绪铜梁县志》载:出引凤门过平桥,两岸柳丝如织,苔径清幽曲折,入岱庙就到了古飞鸯山。此山峰峦秀耸,势欲飞腾,特别像凤凰飞舞。山顶石台如凤鼎,与城西冠子山遥遥对峙。古人认为:此山此景,是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充满了神秘感。
查看详情山灵已化龙飞去,尚有风雷护此山。势挟岷峨腾浪起,雄盘巴蜀待云还。珠跳崖瀑泉常吼,香润苔花石不顽。奇气于今钟我辈,好将霖雨济民艰。化龙钟秀所指为安居城内化龙山,据光绪《铜梁县志》载:山自城东迤逦而来,迥翔起伏,势若蟠龙,三水环绕,为旧治八景之一。说到化龙钟秀,我脑海里的画面便呈现了出来,化龙山双溪环绕,层峦叠嶂,争赴琼花。从江上俯瞰,烟火万家,远远听见化龙山上的钟声响起,悠长而又空灵,像是来自苍穹
查看详情本来瞥眼便成空,何事琼花竟不同。五月江城珠落泪,半篙春水玉玲珑。冰心浴日浮清白,瑶岛含霞衬软红。昨日波罗川上望,斜阳一片接芳丛。这首诗描绘的正是琼花献瑞的景象,描写了春季琼涪两江清浊交汇时的景象,每到夏秋涨水时节,涪江水急而湍,琼江水静而清,两江交汇后,涪江水从江底贯入,直冲水面,层层涌出,就像琼花怒放、变化万千。所以将此自然景观称为“琼花献瑞”,是安居八景之一。后有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李尚政先生
查看详情滔滔涪江由北而南匆匆直奔安居。然而到了离安居五里外的鼓楼山下,被此山支脉形成的淘河坝所阻,于是转弯向东,但东边有山,又转而向西,绕过淘河坝再经杨乐坝由北向南流向安居。于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沱—龙王沱。何谓龙王沱?据传宋徽宗时宫内失火,居住在鼓楼山下兜溪(涪江支流)的龙王敖广的妹妹敖淑珍行水而救火有功,于是徽宗皇帝下诏敕建龙女寺,并称此为“西海龙宫”。因回水沱在“龙宫”下,遂称龙王沱。龙女
查看详情顽石当年补大荒,何时万象应星房。点头已悟无生法,伏枥曾经旧战场。柳影追风花照夜,苔痕障雨草衔香。尔音金玉人知少,空谷亭亭怅夕阳。何为“石马呈祥”?这一景观让众多来访安居古城的游客心生好奇,连连发问。据说,在与安居古城冠子山主峰上的古佛寺遥遥相对的乌木溪边,有一条青灰色的石坎,石质细腻、紧密;其形坐西面东,长约数丈;石头表面线条柔和光滑;其状东高西低,中部微凹,状如马鞍。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匹巨型青
查看详情天工巧制碧琉璃,修禊兰亭可有诗。溪口折随风荡漾,文心曲共水涟漪。如披写意王維画,好唱回波景伯词。最是羽觞知客意,恰从凹处驻双卮。“关溅流杯”所指为昔日流杯池,在关溅乡关溅溪附近,《光绪铜梁县志》载:从紫极山下桨南折而入,过海棠溪,贯笃万个,拂水悉成缘云,盐泉喷薄,皑皑如雪,则溅盘之水所从出也。其水入处激为飞湍。昔贤于其旁凿为流杯池,引上游之水潆洞而入池,曲折而归溪,平旷幽洁可坐而休。当风暖日迟名
查看详情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安居古城地处重庆铜梁涪江边,自古便有“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美誉。提及安居古城,全国闻名的自然景观“安居八景”和人文遗产“九宫十八庙”让人心旷神怡。光绪元年(1875年)《铜梁县志》有记载,美妙绝伦的“安居八景”有:“化龙钟秀”“飞凰毓灵”“波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其中,尤以“波仑捧
查看详情安居古城是中国的龙舞之乡,龙文化的底蕴十分厚重,汉代就有龙舞的表演。铜梁龙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竹梆龙、荷花龙等二十多个品种。大多龙舞,龙都围绕着“抢龙珠”进行表演。龙珠也称宝珠、龙宝,在民间被视为光明兴旺、兴丁旺族之珠,如能获取龙宝,就得到了一种心理安慰,预示往后的日子必然顺畅,子孙也会兴旺发达。安居舞龙有“抢龙宝”的习俗。龙灯的灯与“丁”谐音,民间将龙灯赋予“
查看详情舞黄荆龙由祭龙求雨演变而来。黄荆,在田边地角是一种常见灌木,枝茶粗细适中,取之容易,用之不怕水淋,因而用来扎龙,俗称黄荆龙。舞龙前先要祭祀龙王,舞时用水尽力倾泼,因此也称水龙。图片来自游客投稿作者:谢佳岑安居老人们记忆特别清晰的是1936年大天干,久旱无雨,天地干裂,农民无法插秧。图片来自游客投稿作者:谢佳岑到了仲夏,安居街上数百人玩黄荆龙,连玩三天,有拜龙王庙、晒龙王、龙王巡回、龙王取水、普降
查看详情战功卓著、经历传奇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1926年与杨闇公、朱德、吴玉章等领导发动了泸顺(泸州、顺庆,顺庆即今南充)起义。在泸顺起义中,因内部有盲动主义者,导致遭受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的重军夹击,在顺庆坚持了四十余天的守城战斗。参加起义的旧军阀正在酝酿着投降明谋的紧急时刻,刘伯承突围脱险。泸顺起义失败后,他秘密地辗转来到铜梁,住在安居周国淦家。周国淦是安居桂花台人,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在泸顺起
查看详情传说在清朝雍正时期,安居县连年发大水,雍正六年(1728年),更是江河横流,农田淹没,安居城内各条街道也成了片汪洋。当时有个新上任的县令姓窦,人称窦老爷。新官上任三把火,窦老爷本来是能干之人,很想有一番作为。哪知老天不遂人愿,他上任不久就大雨倾盆,连日不停。窦老爷见全城被淹,滚滚黄汤,群众喊爹叫娘,境况十分凄惨。他忧心如焚,叫苦不堪。第三天下午,眼看黑幕降临,江面突然掀起一个大浪,把窦老爷和随从
查看详情王汝璧(1741一1806),字镇之,清代四川铜梁安居(今重庆铜梁安居镇)人。其父王恕为康熙时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官至福建巡抚。兄王汝嘉亦为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王家出了“一门三进士”和“父子翰林”,被时人盛传为难得的书香门第。王汝璧一岁时,其父王恕病故。因王恕为官清廉,去世后家中十分清贫。汝璧少年时衣食源于其母针黹,夜晚常坐母亲纺车旁背诵经书,如此在家日日苦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王汝
查看详情只要你进入古城,就会感觉生活仿佛是一场老电影。旧时的勾栏瓦肆,江水里温柔的天光,氤氲的云影,都是黑白的布景。她静静地在地图之外,做一个归隐的小城。或许,她本就无意张扬。当时光流转,将那铅华洗净之后,安居,便蜕变成一个宜居之地,给人明亮的生活,安然的居所。她的历史中不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跌宕的故事,但她却清纯得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子。每一个清晨,古城缓缓醒来。先是老人的咳嗽,然后是卸门闩的声响,厚重的
查看详情如王恕幼时读书“家贫无以继烛,夜燃竹自照”,后官至福建巡抚时,却又蒙冤被“吏部议处”,后经同僚和后任福建巡抚为其呈奏申诉,才得免查处。降调浙江布政使,在任一年,即病故任所,是时,其子汝嘉5岁,汝璧才1岁,由于王恕“为官20载,不治生产”致身后萧条,儿子反靠其母作女工针黹为生。后幸有尚书钱文端,念与王恕有同僚之谊,慨然相助,将其女许配汝璧,并在浙江割房与其母子居住,还亲教弟兄诗书,助其发奋攻读。钱
查看详情赤日流天阳气骄,浮云卷尽天为高。农夫荷锄手滑滑,伛俯前却日炙腰。雨行夏五新苗绿,野草分膏生倍速。利刃深深剔厥根,沉涴须眉汗淋足。非其种者蔓难图,斩刈非关老农酷。须臾草尽苗独长,先秋预作收成想。官税官租次等输,先祖先农早殷响。仰顾父母俯妻儿,升平尚得营吾私。朝餐暮粥从今始,农人苦乐唯农知。安得寄语膏粱客,一到田中看夏畦这是清康熙年间,安居翰林王恕任福建巡抚时,深入民间查访,所作的一首诗《农夫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