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涪江由北而南匆匆直奔安居。然而到了离安居五里外的鼓楼山下,被此山支脉形成的淘河坝所阻,于是转弯向东,但东边有山,又转而向西,绕过淘河坝再经杨乐坝由北向南流向安居。于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沱—龙王沱。何谓龙王沱?据传宋徽宗时宫内失火,居住在鼓楼山下兜溪(涪江支流)的龙王敖广的妹妹敖淑珍行水而救火有功,于是徽宗皇帝下诏敕建龙女寺,并称此为“西海龙宫”。因回水沱在“龙宫”下,遂称龙王沱。龙女
查看详情顽石当年补大荒,何时万象应星房。点头已悟无生法,伏枥曾经旧战场。柳影追风花照夜,苔痕障雨草衔香。尔音金玉人知少,空谷亭亭怅夕阳。何为“石马呈祥”?这一景观让众多来访安居古城的游客心生好奇,连连发问。据说,在与安居古城冠子山主峰上的古佛寺遥遥相对的乌木溪边,有一条青灰色的石坎,石质细腻、紧密;其形坐西面东,长约数丈;石头表面线条柔和光滑;其状东高西低,中部微凹,状如马鞍。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匹巨型青
查看详情天工巧制碧琉璃,修禊兰亭可有诗。溪口折随风荡漾,文心曲共水涟漪。如披写意王維画,好唱回波景伯词。最是羽觞知客意,恰从凹处驻双卮。“关溅流杯”所指为昔日流杯池,在关溅乡关溅溪附近,《光绪铜梁县志》载:从紫极山下桨南折而入,过海棠溪,贯笃万个,拂水悉成缘云,盐泉喷薄,皑皑如雪,则溅盘之水所从出也。其水入处激为飞湍。昔贤于其旁凿为流杯池,引上游之水潆洞而入池,曲折而归溪,平旷幽洁可坐而休。当风暖日迟名
查看详情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安居古城地处重庆铜梁涪江边,自古便有“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美誉。提及安居古城,全国闻名的自然景观“安居八景”和人文遗产“九宫十八庙”让人心旷神怡。光绪元年(1875年)《铜梁县志》有记载,美妙绝伦的“安居八景”有:“化龙钟秀”“飞凰毓灵”“波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其中,尤以“波仑捧
查看详情安居古城是中国的龙舞之乡,龙文化的底蕴十分厚重,汉代就有龙舞的表演。铜梁龙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竹梆龙、荷花龙等二十多个品种。大多龙舞,龙都围绕着“抢龙珠”进行表演。龙珠也称宝珠、龙宝,在民间被视为光明兴旺、兴丁旺族之珠,如能获取龙宝,就得到了一种心理安慰,预示往后的日子必然顺畅,子孙也会兴旺发达。安居舞龙有“抢龙宝”的习俗。龙灯的灯与“丁”谐音,民间将龙灯赋予“
查看详情舞黄荆龙由祭龙求雨演变而来。黄荆,在田边地角是一种常见灌木,枝茶粗细适中,取之容易,用之不怕水淋,因而用来扎龙,俗称黄荆龙。舞龙前先要祭祀龙王,舞时用水尽力倾泼,因此也称水龙。图片来自游客投稿作者:谢佳岑安居老人们记忆特别清晰的是1936年大天干,久旱无雨,天地干裂,农民无法插秧。图片来自游客投稿作者:谢佳岑到了仲夏,安居街上数百人玩黄荆龙,连玩三天,有拜龙王庙、晒龙王、龙王巡回、龙王取水、普降
查看详情战功卓著、经历传奇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1926年与杨闇公、朱德、吴玉章等领导发动了泸顺(泸州、顺庆,顺庆即今南充)起义。在泸顺起义中,因内部有盲动主义者,导致遭受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的重军夹击,在顺庆坚持了四十余天的守城战斗。参加起义的旧军阀正在酝酿着投降明谋的紧急时刻,刘伯承突围脱险。泸顺起义失败后,他秘密地辗转来到铜梁,住在安居周国淦家。周国淦是安居桂花台人,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在泸顺起
查看详情传说在清朝雍正时期,安居县连年发大水,雍正六年(1728年),更是江河横流,农田淹没,安居城内各条街道也成了片汪洋。当时有个新上任的县令姓窦,人称窦老爷。新官上任三把火,窦老爷本来是能干之人,很想有一番作为。哪知老天不遂人愿,他上任不久就大雨倾盆,连日不停。窦老爷见全城被淹,滚滚黄汤,群众喊爹叫娘,境况十分凄惨。他忧心如焚,叫苦不堪。第三天下午,眼看黑幕降临,江面突然掀起一个大浪,把窦老爷和随从
查看详情王汝璧(1741一1806),字镇之,清代四川铜梁安居(今重庆铜梁安居镇)人。其父王恕为康熙时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官至福建巡抚。兄王汝嘉亦为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王家出了“一门三进士”和“父子翰林”,被时人盛传为难得的书香门第。王汝璧一岁时,其父王恕病故。因王恕为官清廉,去世后家中十分清贫。汝璧少年时衣食源于其母针黹,夜晚常坐母亲纺车旁背诵经书,如此在家日日苦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王汝
查看详情只要你进入古城,就会感觉生活仿佛是一场老电影。旧时的勾栏瓦肆,江水里温柔的天光,氤氲的云影,都是黑白的布景。她静静地在地图之外,做一个归隐的小城。或许,她本就无意张扬。当时光流转,将那铅华洗净之后,安居,便蜕变成一个宜居之地,给人明亮的生活,安然的居所。她的历史中不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跌宕的故事,但她却清纯得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子。每一个清晨,古城缓缓醒来。先是老人的咳嗽,然后是卸门闩的声响,厚重的
查看详情如王恕幼时读书“家贫无以继烛,夜燃竹自照”,后官至福建巡抚时,却又蒙冤被“吏部议处”,后经同僚和后任福建巡抚为其呈奏申诉,才得免查处。降调浙江布政使,在任一年,即病故任所,是时,其子汝嘉5岁,汝璧才1岁,由于王恕“为官20载,不治生产”致身后萧条,儿子反靠其母作女工针黹为生。后幸有尚书钱文端,念与王恕有同僚之谊,慨然相助,将其女许配汝璧,并在浙江割房与其母子居住,还亲教弟兄诗书,助其发奋攻读。钱
查看详情赤日流天阳气骄,浮云卷尽天为高。农夫荷锄手滑滑,伛俯前却日炙腰。雨行夏五新苗绿,野草分膏生倍速。利刃深深剔厥根,沉涴须眉汗淋足。非其种者蔓难图,斩刈非关老农酷。须臾草尽苗独长,先秋预作收成想。官税官租次等输,先祖先农早殷响。仰顾父母俯妻儿,升平尚得营吾私。朝餐暮粥从今始,农人苦乐唯农知。安得寄语膏粱客,一到田中看夏畦这是清康熙年间,安居翰林王恕任福建巡抚时,深入民间查访,所作的一首诗《农夫词》。
查看详情相传米芾厌恶官场,志在山水,遂辞官游历秀美山川,名胜古迹。于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重庆今七星岗拜谒了巴君冢(巴将军墓)。次日乘船逆嘉陵江前往合川,过秀美的嘉陵江小三峡咏有“借问禅林景若向,半天楼殿冠嵯峨。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有。岌岌几峰晴有雾,弥弥一水送无波。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的赞美峡中缙云山的诗句。咏山咏水不觉到了合州游览了濮岩寺,见游人至乐,古贤题刻甚多,自觉才疏,
查看详情美丽的琼江又名安居溪、大安溪、关溅河、官禁溪。它发源于四川省乐至县中东部飞鸟山东麓,从西北流向东南,途经乐至县、安居区(今遂宁市管辖)、潼南县,入铜梁境,经过滩石、青滩、高磴、牛头滩、观音滩、幺滩、长滩、溅滩等急流险滩,在铜梁安居镇与涪江汇合。其全长260公里,流域面积4500平方公里。在这条江河上下流域先后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的情况下,诞生了两个古老而文明之县——安居县。一个在安
查看详情“安全、稳定的住所”,这是《辞海》对“安”“居”的基本诠释。安居,这一几乎美妙绝伦的名字,不知何时被岁月之手安排在了浩浩涪江和缓缓琼江交汇处——一个偌大的水码头上。这码头,便是如今的安居古城,或者说古安居城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方灵气的土地上,在这片湍急的江河里,不知汇聚了多少英雄豪杰,上演了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而今归于平静,却留下一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片示人。匆匆岁月注定要在这里
查看详情安居历史悠久,自远古以来,人类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考古调查及文物普查中,发现、发掘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及古文化遗址,为当地历史文化面貌的复原,勾勒出了一个粗略的轮廓。古生物化石1977年10月26日,在铜梁赛龙乡波仑村四社修建水渠开山取石时,发现古生物化石。社里报告安居区公所后,由区公所电话告知县文化馆。文化馆的文物管理干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