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安居

首页  > 魅力安居 > 古城旧事

古城故事/非遗美食-翰林酥的由来

   在清代,安居古城出了四个翰林。“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说的就是父亲王恕和儿子王汝嘉、王汝璧的故事。传说在康熙年间时,王恕要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当时王家不算大户人家,要解决路途上吃的问题也绝非易事。
  出行前一天,王恕吃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接连几日就连母亲也不见了踪影,王恕很是懊恼,正欲出门,王妈妈便从厨房里出来了。只见她手里端着一个筲箕,里面装满了黄灿灿、白亮亮的东西,发出阵阵诱人香气。王恕仔细一看:“白的是小米,黑的是芝麻,红的是花生,如花的是核桃呀!”


      王恕惊愕望着母亲:“这么好的东西哪儿来的呀?
      母亲说:“这是我们安居特产的小米酥,有钱的大户人家才吃得起,娘走了好些天找了好几户人家才筹来一些精米赶着做出来你带在路上吃”。
 捧着金灿灿、切得整整齐齐的小米酥,望着彻夜未眠的母亲,王恕顿感愧疚。就这样,带着母亲的关爱和嘱托上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恕最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翰林大学士。
后来王恕的儿子王汝嘉进京赶考,王妈妈也为孙子做了一大包小米酥,最后王汝嘉也是金榜题名,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翰林大学士。于是,闻名于世的“父子双翰林”就这样诞生了,后来,王汝嘉还与当时的文化大家-纪晓岚一起主编了《四库全书》。
自此,安居人民视小米酥为神奇小吃,只要是进京赶考的人都会带上小米酥,像王汝璧、曾毓璜、吴洪恩都高中进士,他们都是带着小米酥进京赶考的。

后来安居人干脆把小米酥直接叫成了“翰林酥”。这便是“翰林酥”的由来,老人们总喜欢为儿孙亲手制作这份小吃,其实就是告诫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以先辈为榜样,光宗耀祖。如今“翰林酥”已被列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成就了一段独特的翰林美食文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