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安居

首页  > 魅力安居 > 古城旧事

岁月的安然居所

“安全、稳定的住所”,这是《辞海》对“安”“居”的基本诠释。安居,这一几乎美妙绝伦的名字,不知何时被岁月之手安排在了浩浩涪江和缓缓琼江交汇处——一个偌大的水码头上。这码头,便是如今的安居古城,或者说古安居城了。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方灵气的土地上,在这片湍急的江河里,不知汇聚了多少英雄豪杰,上演了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而今归于平静,却留下一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片示人。

匆匆岁月注定要在这里停留。

安居,这岁月停留的居所,究竟何时得名?如何得名?不能不触发人们的好奇心。“以溪为名”“蚁聚成镇”,《明史·地理志》《重修安居县儒学记》等文献都有记载。原来,琼江又称“安居溪”,故此得名。那么,这溪又是哪时有名的呢?

不管怎么说,安居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发源于川西岷山南麓松潘境内的涪江,历经七八县市,倾泻1000余里,与从川中乐至出发不缓不急而来的琼江,在此拥抱,从而成就了千万年的安居。

岁月的河啊,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激起万千波澜,你可在此留下一抹痕迹?

安居岁月悠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波仑村发掘出土侏罗纪到白垩纪中生代时期的古生物恐龙化石,距今一亿九千万年了,表明安居在中古代时就已形成中生界的地层,有古生物活动。在赛龙村葫芦嘴发掘出土新石器陶片,加上在铜梁西郭发掘出土的“铜梁文化”,表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安居就有人类活动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安居系巴国属地,巴灭后属秦。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寺庙、题刻、佛像等建筑遗存还表明,安居在汉代即有村落,至隋唐时,它已成为涪江下游的重要场镇。在北宋地图上,安居场镇“赫然”在列。

安居历史辉煌。据考证,如今安居地域,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就有赤水县城,它是否安居县的前身?明代是安居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成化十七年(或十六年)划铜梁、遂宁县部分地域设置安居县。究其原因,系“抚按诸臣疏民所请”,不外乎此地两江交汇,上通川西诸县,下达重庆武汉上海,西至川中安岳乐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时陆上交通落后的条件下,在安居建个县城,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此,这里人来人往,舟楫穿梭,经济发达,百业兴旺。川东著名的货物集散地,五光十色的水码头,将安居历史推向辉煌。

安居才子辈出。自宋代便出进士,明清更甚。据统计,宋元明清中举人者,多达200余,其中进士23人,翰林4人。王家父子,三进士二翰林,其三代举人以上10余人。有的朝廷为官,成就一代名臣;有的封疆大吏,泽被一方民众;有的著作等身,留下千古名篇。各行各业,皆有人才,名人数不胜数。

安居文化灿烂。宗祠、会馆、行会、商会、哥老会群雄林立,九宫十八庙璀璨夺目,街巷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琼江崇德书院香气诱人,码头渡口的商业文化,古桥古道的建筑奇迹,无不让历史老人驻足侧目。文人扎堆,诗词歌赋序记满城飞,题图石刻全壁立。王家翰林,终身编撰文化巨制《四库全书》,教书育人,门下名人学士累出。吴家翰林,曾中进士二甲六名,文名颇盛,才华盖京都,受聘主持北京“愿学堂”和“观善堂”讲席。门下学子公车肄业者数百人,先后得殿选者三人,登科甲者众多;光绪二年丙子科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悉出其门,一时传为佳话。其他行业艺人,不胜枚举。每年城隍庙、川主庙、火神庙、药王庙等庙会,大戏连台,热闹非凡。龙灯会、龙舟会,彩灯悬挂,龙腾狮跃,彩船荡漾,千舟竞发,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就连捡也捡不完的鹅卵石,也成安居一大文化名片。

安居海纳百川。旧石器时期,先民就在这里停留。巴国子民,就在这里生息。隋唐时期,这里就有赤水县城。历史上的几次移民,本土和中原文化数度融合。安居这个涪江下游的大水码头,在历史长河中的几个重要节点,都成了不同地域、不同口音、不同文化习俗人们的聚集地和中转站。民国包括抗战时期,这里名人聚集。刘伯承于泸顺起义失利后到安居暂避风险,蒋介石曾到安居视察“中央军校”,冯玉祥也曾到安居宣传抗日并募捐。“黄埔军校”迁驻安居,数千学员在此学习生活,培养了抗日后备力量。南来北往安居客,一拨拨,一年年,铸造了一代代安居人包容而坚韧的精神。

安居,这令人向往的名字,你何时与一条溪流搭上渊缘,让岁月在此打住?

据说发源于乐至县飞鸟山、全长500余里的安居溪(琼江),其历史不下5万年。漫漫历史长河,人生百年不过一瞬。可以肯定,一条古老溪水的起名,永远是个未知数。也许,此刻穷究一个古地的得名,显得并不重要了。何况,泱泱大国历史上,曾经叫做“安居”的县镇,据说就有5个。但是,不知为何,涪江下游川东地,与琼江交汇处,一个名叫“安居”的古城,却是我的最爱。

不过,我始终相信,岁月注定要在这里驻足,因为这里有个安然的居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