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牌坊是为了嘉奖王家功绩而修建功德牌坊,王家是安居古城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就出了十几位进士,4位翰林。特别是清代王恕父子“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的佳话广传至今。清代名士谈昌达曾这样写到“神龙一见便潜藏,别狗当年事渺茫。只有王家科第盛,街头高耸木牌坊”,这就是对王家当时的真实写照。王家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指的是父亲王恕,儿子王汝嘉、王汝璧。父亲王恕,清康熙六十年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官至福建巡抚;儿子王汝嘉,乾隆三十七年进士,翰林院纂修国史,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儿子王汝壁,乾隆三十一年中进士,官至安徽巡抚。
王家能够门楣广大几百年,与它忠诚担当、重情重义的家风家训有关。在这里我不妨讲两个关于王家的故事。
一个是发生在王翰林院的真实爱情故事《碧玉簪》:相传在清嘉庆年间,礼部尚书李廷甫寿辰,故交翰林王裕携子王玉林前去祝寿,李尚书见玉林才貌双全,甚是喜欢,就准备将自己的掌上明珠月英许配给他,王家父子见月英秉性聪颖、容颜秀丽即刻应允。李王两家联姻可急坏了月英的表哥杜文友,杜文友倾慕表妹已久,怎甘心将表妹嫁于他人,于是,他暗中勾结孙媒婆偷得月英的碧玉簪,在表妹成婚之日,将一封假造的情书和碧玉簪置于新房之中。王玉林看见情书和碧玉簪大怒,认定月英不贞不洁,于是婚后十分嫌弃月英,月英满腹委屈无从述说。到了第二年端午佳节,李尚书思女心切,到安居来看望月英,见玉林对月英极为冷淡、对自己也是应付了事极为不满,便要与玉林说个子丑寅卯,一直没有找到休妻机会的玉林觉得时机一到,便把假情书和碧玉簪一事全盘托出,李尚书见此勃然大怒,准备拔剑斩女,幸得李氏劝阻。月英的贴身丫鬟夺过书信一看,大叫说这不是小姐的字,李尚书叫女儿写字对照,果然笔迹全然不同。然后尚书又质询女儿碧玉簪是怎么回事,丫鬟抢答到碧玉簪是孙媒婆偷的。真相大白后,月英哭成了泪人,玉林十分懊悔,也赶忙磕头谢罪。最后月英玉林重归于好。
第二个故事《乾隆皇帝葬送金脑壳》。相传在乾隆年间,王翰林赴京赶考,一举夺魁。皇上爱其才,授其翰林院编修。一天,皇帝巡视翰林院,见王翰林文静儒雅,相貌堂堂,顿生爱惜之心,并关切地与王翰林聊了起来。他们聊到了王翰林的家乡安居,皇帝问王翰林家乡百姓的生活是否安泰?王翰林回答自己的家乡位于琼、涪两江交汇处,白天,舟楫往来,纤夫成群,号子震天;夜间,渔火通明,繁星点点,实乃千人拱手、万盏明灯。皇帝又问了王翰林家的家庭状况,王翰林回答家有30多口人,宅院宽大,千柱落脚、莲花赏凳。听到“千柱落脚、莲花赏凳”,皇帝有些不悦,皇宫都不能说‘千柱落脚、莲花赏凳’,更何况你区区一座乡宅。王翰林解释说自己的老家宅院以高粱杆夹壁,确实是以上千的高粱杆为柱头,以莲花状的高粱根须为赏凳。所以说成“千柱落脚、莲花赏凳”。王翰林的幽默诙谐博得龙颜大悦,皇帝庚及封王翰林为翰林院大学士。此后,王翰林深得皇上的宠信,时常伴随皇上左右。
一年,皇上选妃,朝野群臣闻风而动,不遗余力四处物色美女讨皇上欢心,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群臣物色来的美女皇上一个也没瞧上。王翰林觉察到了皇帝失落的心情,于是进言道自己老家有一位奇女子,芳龄十七,端庄贤淑、貌若天仙。皇帝问奇女子奇在什么地方,王翰林说这位奇女子过去是一位满脸麻子的姑娘,一次,她在井边挑水时,井中一道金光突然扑面而来,褪去了她脸上的麻子,瞬间变成了一位仙女般的姑娘。皇上越听越玄乎,心生疑惑,便叫人把该女子招进宫。奇女子果真是一位绝色的美女,宛如一朵婷婷玉立的白荷花。皇帝马上将奇女子封为贵妃。
而王翰林呢,更是深得皇上的宠信,隔三岔五被招进宫陪皇上用膳。
然而,好景不长,王翰林也因陪膳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一次,王翰林几杯美酒下肚,醉意顿生,当着皇帝的面信口开河,他说“皇上呀,你的行宫护城河环绕,实乃“单玉带”宝地,而愚臣的乡第双河拥抱,神龙潜藏,莲花献瑞,却称得上“双玉带”宝地,看来皇宫的灵气也并非普天之最也”。这话是何等的大忌,皇上听后,勃然大怒,厉声呵斥:“你这不知死活的东西,寡人仅仅住在单玉带上,而你还想住双玉带,岂不是想夺我的龙位吗?拉出去斩了。”王翰林还来不及分辨,人头就落了地。几天过后,皇上气有几分消减,然而对此事仍然耿耿于怀,他想弄明白王翰林为什么说这大不敬的话,该人是以酒发疯呢还是酒后吐真言呢?于是,他询问了奇贵妃,奇贵妃证实王翰林的宅邸背靠“猛虎跳赶”,面绕涪江、琼江,确实属“双玉带缠腰”之地。皇上听后,顿生疑虑,难道真的错杀了王翰林?为搞清真相,皇上便派人到安居看看究竟,看后的官员回宫禀报,王家宅第确实如王翰林所说。皇上知道错杀了王翰林,愧疚不已,下旨赔王翰林一个金脑壳下葬,这对死者是何等的荣耀!王家上下为了保全金脑壳不被盗,做了48道棺,并将48道棺从安居八大城门抬出,分别埋葬于四面八方,而这48道棺只有一道装有金脑壳。如今,散布安居各个村落的翰林坟就是由此而来。